如何讓自己快樂

(CBS主播) 耶魯教授桑托斯教導全球的學生,如何透過科學 享受快樂生活 (WTNH主播) 這堂課完全改變了耶魯校園 (CBS主播) 桑托斯的課”心理學與美好生活”於一月開始,結果吸引了1/4的耶魯大學生修課 成為耶魯300年校史最受歡迎的課程 (CBS主播vs.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快樂時刻開始,請教您 快樂的第一步是什麼? 快樂的第一步是了解哪些我們以為怎麼做就會快樂的直覺是錯的,因為研究顯示, 如果你想快樂只要”改變心態” 勞麗桑托斯被耶魯師生稱為”人氣教授”,因為這位42歲的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今年一月創下耶魯316年歷史的紀錄 代號Psyc 157的”心理學與美好生活”(Psychology and the Good Life),六天之內湧進1182名大學生選修,等於每四位耶魯生 就有一人選修這門課,創下耶魯史上最多人選修,最受歡迎的課程 她教學生一個不是很容易的主題,”如何讓自己快樂” 1)每天沈思至少十分鐘。什麼都不想,有點類似靜坐。 2)每天花半小時,每日寫下你今天感恩的事。至少五項。包括大便暢通,都可以感恩。 3)不要加入太多社群網站,尤其是負面的社群網站。請刪除。

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 張忠謀

作者:張忠謀 在一個講究包裝的社會裡,我們常禁不住羨慕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於懷。 就我多年觀察,我發現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每一個人的生命多少都缺了一些甚麼東西。 有人夫妻恩愛、月入數十萬元,卻遇到嚴重的不孕症;有人看似好命、能幹多財,情字路上卻是坎坷難行; 有人家財萬貫,卻是子孫不孝;有人看似好命,可是一輩子卻腦袋空空,所學無術。 每個人的生命,都被上蒼劃上了一道缺口貼了一個標籤,你不想要它,它卻如影隨形跟著你。 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但現在我卻能寬心接受,生活自如,因為我體認到生命中的缺口,彷若我們背上的一根刺,時時提醒著我們要謙卑,要懂得憐恤他人。 若沒有苦難,我們不知不覺會驕傲,沒有滄桑,我們更不會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我也相信,人生不要太圓滿,有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擁有全部的東西,若你樣樣俱全,你怎麼會去管別人吃什麼東西呢? 我也體會到每一個生命都有缺陷,所以我不會再與別人作無謂的比較,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我這輩子所結交的達官顯貴不知凡幾,他們的外表高貴亮麗實在很令人羨慕,但深究其裡,每個人內心都有一本難念的經,甚至苦不堪言。」 所以,不必要去羨慕別人的如何如何,只要好好珍惜上天給你的那份恩典就好了,你會發現你所擁有的絕對比沒有的要多出許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並善待它,你的人生絕對會快樂豁達許多。 如果你是一個蚌,你願意受盡一生的痛苦而凝結出一粒珍珠,還是不要珍珠,寧願舒舒服服的活著? 如果你是一隻老鼠,你發覺你已經被關進捕鼠籠裡,而你前面卻有一塊香噴噴的蛋糕,這時,你究竟是吃還是不吃呢? 早期的撲滿都是用陶磁作的,一旦存滿了錢幣,就要被人一聲敲碎;如果有這麼一隻撲滿,始終沒有錢幣投進來,一直瓦全到今天,它就變成了一個貴重的古董,那你願意做哪一種撲滿? 你每想到一個問題就記下你的答案,直到有一天你的答案固定不再變動,那就是你已經成熟了。 在生命中我們有時候會選擇裝傻,不論是面對生活、愛情、甚至自我。

[商週轉載] 日行一傻快樂學

商業周刊 第1138期 2009-09-14 日行一傻快樂學 (製作人:胡釗維、孫秀惠, 撰文者:單小懿、蘇鵬元, 研究員:蘇鵬元) 種蘋果的木村阿公、吃飯部隊隊長黃榮墩、種樹的賴倍元,別人眼裡的傻子,卻樂在其中,實踐自己的意義,也帶給周圍快樂。 無論是種出不腐敗蘋果的木村阿公、號召吃飯部隊的黃榮墩、自掏腰包上億元種樹的賴倍元,和海邊撿垃圾的台南社大學生,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看在外人眼裡,都覺得他們有點「傻」。 其實仔細觀察,我們周遭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人;從大老闆到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都有。 七十多歲的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每天早上都有到對面公園散步、慢跑的習慣。他注意到周圍的樹木經常枯萎,一開始他直接捐樹,補足枯萎的樹木,後來發覺樹木枯萎的緣故是疏於照顧,捐樹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於是他開始每週兩、三天,趁著早上到公園散步慢跑結束之後,在公園裡拎著兩桶水,沿路灌溉園裡的樹木,持續了六、七年,樂此不疲。 與鄭崇華心有戚戚焉者,大有人在。景美試院里的住戶張先生,過去幾年在社區自動自發種了上百棵桑樹,現在有些已經長得比人高,綠蔭滿樹,有些則是剛種上去的小樹苗。今年春天,張先生也希望不只社區住戶可以享受桑樹,便沿著河堤種起桑樹,希望每年時間一到,桑葚結實纍纍,大家隨手都可以摘取到幾顆飽滿多汁的果實。 新傻瓜精神,可能只是懷抱微不足道的理想 儘管是夏天,七、八月炎熱缺水,張先生還要到堤防外的景美溪汲水灌溉桑樹苗,麻煩又辛苦,但他卻一點也不以為苦。為什麼?說起原因,真的單純又微不足道:「桑葚對身體很好,我愛吃桑葚,希望大家都來吃桑葚,我也很開心。」他說。 我們把這種單純的心意稱之為「新傻瓜精神」:簡單的動機,直接的行動,換來單純的快樂。 這股「傻」精神包含了幾項特質: 一、懷有一個別人看來莫名其妙或微不足道的理想。 二、生活就是理想的一部分,隨時隨手可做,態度執著且持續的朝理想努力,絕不退縮。 三、非常享受努力的過程,而且在過程中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也吸引其他人一起參與,影響力就像孢子一樣蔓延開來。「新傻瓜」其實隨時可做,傻的快樂,隨手可得。 在一九九○年代,美國社會出現名為「隨機善行」(random act of kindness)的專有名詞,以形容此類為激勵周遭或讓周遭人更開心的各式行為。一九九五年,甚至有正式基金會成立,以推廣隨機善行。就好比二○○○年上映的電影《讓愛傳出去》(Pay It Forward)所詮釋,隨手做出的不經意舉動,即便在別人眼裡看來是股傻勁,但歡樂也同時傳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