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Concept 2: Isolation of Subject

Isolation在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孤立或隔離, 要讓一張相片的主題感覺到孤立或隔離, 可以利用背景環境, 利用光線的深淺陰影, 利用Texture or color, 來達到目的.  以上是老師說的, 聽起來簡單, 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 以下是我從以前拍過的相片裡, 找出幾張我覺得有Isolation意境的照片, 你覺得哪一張最接近呢
IMG_0832
 
IMG_3268

第一和第二張都是划船, 但是因為色澤及背景不同, 感覺也不同.
IMG_6842

IMG_2906

IMG_1228-edit 

IMG_2424 

Next Week: Objective/Subjective, same image, 2 photos.

以下是班上同學的照片, 有一位同學要求要把他的名字貼上, 所以我乾脆全部標上所有同學的名字, 按照由左到右的順序 : (點圖放大)

P1000251
P1000252
P1000253 

Sean Dufrene, Flee Kieselhorst, Daryn LaBier

P1000254
P1000255
P1000256 

Jaclyn Hancock, Ashley French, Kelley Easton

P1000257
P1000258
P1000259 

Alison Reyes, Adrian Hallauer, Brittany McLaren

P1000260
P1000261
P1000262 

Michael Nieland, Timothy Mayhew, Amy Davila

18 comments

  1. Hi Sabrina,
    讀你的網誌已有一段時間,一直當個潛水讀者. 謝謝你分享攝影學校的課程內容,真的很有意思,讓我不禁浮出水面 🙂 關於這個 isolation 的主題, 我有張照片實在很想跟你分享, 是我去年到 Santa Barbara 渡耶誕假期時在Gainey Vineyard照的. Here is the link : http://tinyurl.com/d9kz8x
    我對攝影雖有興趣,但無奈有個不滿兩歲的小孩纏身,每次出遊,我先生還跟我搶相機,害我只好每次先在心中構圖,等有了想法之後, 再跟我先生要相機過來,花個十分鐘把該照的快速照完. 這種做法缺點是,每次都要更改我先生的設定,為了省事只好一跳就跳到 auto, 沒時間去試光圈等等的設定. 我現在有個想法是,趁平日有空時,依照你提供的主題到附近去照,有好的作品再來跟你分享.
    Shihling

  2. 我喜歡第3張照片. 說不上孤獨. 到有一種寧靜感. 很舒服.
    (純屬個人感覺. 我是沒專業眼光的人啦. 呵呵 )

  3. Shihling,
    謝謝你浮上水面和我說說話
    我這裡除了一些常客外
    多半都是潛水客
    不知原因
    是我的文章都讓人無發言的機會嗎
    很好奇
    Anyway,
    我不知道你用的是哪台相機
    因為我知道有的相機是可以讓數個不同使用者
    記憶他們自己的設定模式
    不然的話
    買台二手相機給你老公用 (同廠牌就可以互用鏡頭)
    你們出門就辛苦一點帶二台
    這樣就不用搶
    你也可以好好拍
    實際上Stock Photography最喜歡的就是住家附近的景
    因為重複性低 特殊性高
    反而是大景點比較難賣
    因為大家都愛拍大景點
    但要拍的好 拍的有特色就相對不易
    你分享的那張相片很有趣
    我覺得像似暴風雨來前的寧靜
    Josephine,
    你要不要猜猜第三張在哪拍的
    那是我二年前去台南時
    朋友帶我去看蚵仔田時拍的
    謝謝你分享感受
    Art這東西沒有對錯
    個人感受本來就是主觀的
    只是喜不喜歡罷了

  4. 謝謝你的建議. 我們現有的相機是 Canon 450,我先生打算買第二台相機 Canon 5D,但被我擋了下來. 原因是,一台3000塊的相機如果照我們目前的使用頻率,那實在太浪費了.我說起碼要像Sabrina那樣使用才值得. 🙂 不過我們倒是有四顆鏡頭 – cover from 10mm to 300mm,及一顆 50mm F1.4 鏡頭. 背這麼多東西旅遊已經讓我心生畏懼,更別提再背另一台SLR. 🙂
    老實說,你的網誌以分享知識為主,大部分的讀者,我猜,也是比較知性,實在插不上話吧,又不想只講一兩句讚美的話. 🙂 所以就略過不說囉. 但我想大家對你的認同是一定的. 不過,我注意到你的留言開始增多了,自從增加攝影課的分享,可能大家比較有機會說說自己的看法吧,因為是藝術. 這只是我的看法,參考看看.

  5. 我想,既然要留言,就一次留個夠吧.共用相機的另一個缺點就是,會搞不清楚哪張是誰照的.像今晚我先生秀給我看他挑的作品,88張裡面就有好幾張讓我驚呼”那不是我拍的嗎?” 所以我想還真得從生活周遭著手,這樣才能stock一些自己的作品.

  6. Carrie,
    我昨晚整晚沒睡好
    就是腦袋不停的想Isolation
    我目前的想法是週五找監獄 (Milpitas有一間)
    從外面拍鐵窗 鐵門 圍牆之類的
    也許找一間警察局問問可不可以拍他們局裡的Holding Cell (大概叫拘押處吧)
    最後的打算是跑一趟惡魔島
    拍監獄裡的房間和鐵欄干門
    Shihling,
    既然你現在有Canon 450
    我覺得40D是比5D要合適你們家
    一來是如果你有EF-S的鏡頭可以共用 (EF-S不能用在5D)
    二來體積較5D輕小 也比較便宜 (目前網上全新九百 上craigslist找有時可以找到七百左右全新機)
    三來如果你拍動態比較多 例如昆蟲 鳥 動物 小孩
    40D的連拍速度比較快
    而且1.6 crop的遠端優勢比全幅的廣角優勢要合適你
    四來你旅遊不一定要把所有鏡頭帶出門
    我通常是先想好地點可能會有甚麼景拍
    然後選二顆鏡頭出門
    除非我參加Photo workshops
    不然我是很少把五顆鏡頭全帶出門的
    你倒是可以考慮買一個旅遊鏡 EF-S 18-200 IS (這個焦段應該夠你一鏡到底 多半時候不用換鏡頭)
    我租過一次
    我覺得蠻方便的
    我聽說Canon很快要漲20%
    大概是日幣匯率很慘吧
    不然這種經濟狀況漲那麼多
    會嚇跑很多客人
    我的文章讓讀者插不上話嗎
    那我要好好想想
    怎麼寫或寫甚麼會讓你們話變多一點
    哈哈哈

  7. 看著你的照片,想跟你分享一下我的感想,
    希望不會太突兀。
    我一直在想isolation的意義,
    總覺得是被動地被隔離的感覺!
    或者就個性上來說,是一種孤獨感,
    無法與他人分享喜怒哀樂,無法溝通的感覺。
    第二張跟第四張都讓我有種與世隔絕,
    但是是自已選擇的感覺,有陶淵明的味道。
    第一張同樣是自我選擇(因為自己在划船),
    但是週遭的霧,卻將他跟外圍隔絕了。
    第三張我很喜歡,覺得有孤獨的味道。
    但是我講不出來原因,像這種作業應該需要攝像者解釋吧!
    所以我也不知道適不適合。
    除了監獄的欄杆之外,我想到一個比較溫馨的地方,
    不知道美國有沒有就是了。
    在台灣的婦產科裡頭,都會將嬰兒隔離在嬰兒房裡頭。
    再開放的時間裡,都會看到很多人擠在玻璃前面,
    望著裡頭的嬰兒。

  8. 恩,很好的建議,40D + 18-200mm的鏡頭, 我就不用擔心浪費及太重的問題. 唯一的問題是我先生可能只想 big upgrade, 所以我先跟他討論看看.
    我們兩個的攝影興趣有差別,所以才每次四顆鏡頭都帶.他愛macro, 我比較愛照建築物與小孩. 這也是為何要常常改設定,實在很討厭.

  9. Stacy,
    感謝你的分享
    一點都不突兀
    其實你的想法和形容非常合理
    我也曾想過
    難到 isolation就一定是負面或悲觀的嗎
    像第一張因為被霧包圍
    我覺得挺有被隔離的感覺
    因為霧來的很突然
    但是我一位攝影好友卻覺得 isolation應該是漫無目的
    而第一張的划船人是有目地的來和有目地的去
    所以他不覺得第一張符合 isolation的主題
    他反而覺得倒數第二張比較有 isolation感
    因為感覺那棟房子躲在樹後面
    又在相片的右下角落
    比起整個後山的規模
    很有被孤立 與世隔絕的感覺
    其實我拍第三張的時候
    當下看到那景的感覺是很孤獨的
    我也說不上原因
    可能因為背景很簡單
    而船隻很簡陋吧
    我沒去過美國醫院裡的嬰兒室
    所以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像台灣那種玻璃窗看嬰兒
    我腦袋顯現的是
    一堆父母親友臉貼著玻璃看嬰兒
    到底是嬰兒被隔離
    還是那群父母親友呢
    我明天可以跑去看看
    Shihling,
    說句實話
    男生都比較重器材 而不重技術
    每次我參加Photo Workshops時
    如果剛好遇到男生比女生多時
    你就會常常聽到他們討論器材和軟體
    哪個新傢私又上市
    多少錢又多少錢
    可是看他們拿著最新最貴的機私
    真的拍出來的照片就比較好嗎
    很多時候是未必
    我沒看過你和你老公拍的相片
    所以無法評論
    但是老實說
    你們那台相機買多久 用多少次
    對相機所有功能的了解到甚麼程度
    真的需要一次做大更新嗎
    錢是其次
    但是如果你們對目前的相機的功能都沒有用到最大的發揮
    馬上換5D Mark II
    除了每張相片的檔案變幾倍大之外
    你不會馬上感覺到照相成果的成長
    因為最重要的
    還是在相機背後操作的那個人
    我當初(2006)一開始是用350D
    用了一年多
    參加很多Photo Workshops
    拍到相機的瓶頸
    我才換40D
    又用了一年多
    有在考慮換5D Mark II
    因為我拍廣角的機會比遠距的多
    所以想換全幅機 (已經存錢存一陣子了)
    但是那一換又不知道要多長的學習和適應期
    因為功能變多
    檔案變大
    重量變重
    而且我還真的蠻喜歡40D
    不過我已經趁去年底有Rebate活動時
    把EF-S 60mm賣了 買EF 100mm Macro
    也先買了EF 17-40mm
    想等換像機時再賣EF-S 10-22mm & 40D
    我昨天看美國Canon討論區說要漲二成
    馬上打電話去預定5D Mark II (缺貨缺半年了)
    還不知道何時相機會來
    Carrie,
    我明天會把所有可能都盡量試試
    因為我週六日都沒空
    所以明天一定要出外去拍拍

  10. 哈,你真是一針見血. 我們兩個的approaches完全不同,我一開始先學構圖,器材與技術設定先擺一邊,他則沈迷於玩功能與研究器材. 他拍的很多,但能感動我的很少,他後來也發現這個問題, 上個月突然買了一堆攝影構圖的參考書.
    我們的相機是大約去年四月買的,去年的旅遊還不少,以我們目前的配備還不至於太浪費,但再多一台5D的話,我的想法是我們的境界還要再更成熟才行,這樣即使沒有多拍,也不至於浪費.
    這幾天我在陸續整理相片的時候,發現有不少照片很可惜,構圖與點子很好,失敗於解析度與色彩不夠. 所以目前我也有在考慮再買一台高檔的 point-and-shoot, 因為攜帶方便的話,我才能隨時拍,對練習構圖應該很有幫助. 而且也讓我有時間再考慮一下另一台 SLR. 目前我有的這台 Canon point-and-shoot 沒辦法照出高品質的相片, 應該淘汰給我兒子玩了. 🙂

  11. Shihling,
    這是我朋友拍的照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digital_sasquatch/
    大部份的相片都是用Canon 400D拍的 (因為他去年聖誕節才買40D)
    我和他一起參加過二個Photo workshops
    常常很驚艷他的取景和構圖 (他的Photoshop技術比我強很多)
    因為有些時候我們倆站在同一個點
    拍出來的東西完全不一樣
    很有趣
    如果你們本身對攝影的基礎不夠
    例如構圖 取景 採光 色彩
    對相機各項功能的了解不夠
    例如光圈大小和快門速度之間的關係和拍攝的結果
    例如各項客製設定
    (包括解析度Sharpness和色彩Saturation, 這是相機裡可以調整高低多寡的)
    買最多功能的高階相機
    並不能提升相片的水準
    也許相片的色澤比較飽和 解析度比較高
    但是這些都是靠軟體後製可以達到
    而軟體做不到的
    是當你按下快門那一瞬間
    是否具有讓人感動的因素
    傻瓜相機你可以考慮Canon G10 (可以共用Canon外接閃燈和軟體)
    他除了不能換鏡頭以外
    其他單眼相機有的功能
    很多 G10都有
    唯一的缺點是他本身的廣角不是太廣
    解決的方式請看這篇文章
    http://photographyforrealestate.net/2009/01/26/a-wide-angle-converter-for-the-canon-g10/
    你兒子從小沈沁在攝影世界裡
    搞不好將來會變大師喔

  12. 各位
    今天外面雨不停的下
    我的感冒和精神狀態又時好時壞
    這週末我的行程又排的很滿
    看來我可能要用B計畫
    印一張以前拍的相片來交了
    我目前考慮的是第一張和倒數第二張
    (比較像是我真的有去拍 因為灣區附近會有的景)
    你們來投票
    票選一張吧
    我待會就可以拿去Walgreen印了

  13. 我覺得你的朋友對 color & depth 的掌握很強, 不知道他是否有修過? 如果沒有, 他對相機功能的掌握應該是蠻成熟的.
    我對 Isolation 的定義還是不很清楚. 依照我個人的直覺, 那是種孤獨或孤立的感覺, 那麼你選的那兩張就是這種感覺, 尤其是第一張. 但是依照你的老師的定義 – 利用背景環境, 利用光線的深淺陰影, 利用Texture or color, 來達到目的. 要符合這定義又有孤立感的, 大概倒數兩張最合適了.
    恩, G10 看起來可以解決我目前的問題, 21mm 的廣度應該還夠用. 感謝你提供的建議. 我應該就去買了.

  14. G10是28-140mm
    要經過外接改裝才有可能達到24mm or wider
    我那朋友不是念攝影的
    他和我一樣是對攝影有興趣
    自己看書研究
    然後參加photo workshop (他一年參加一個)
    不過他對相機功能和後製軟體很熟
    而且自己常常找時間外出拍照
    他接觸攝影的時間比我久就是了

  15. 你的連結有這段話:
    So to recap, you need a Nikon WC75 (~$205USD), a lensmate G10 Part A ($24USD) and a lensmate, coplaner 58-52mm step ring ($7.95USD). All this will get the G10 to 21mm (35mm effective).
    所以可達 21mm 不是嗎? 如果只有24mm的話,就要考慮是否值得再投資200多塊去外加了.

  16. 那段話的意思是(G10 $410)你需要另外在花 Nikon WC75 ($205USD) + a lensmate G10 Part A ($24USD) + a lensmate, coplaner 58-52mm step ring ($7.95USD) = $237 才能讓 G10 達到 21mm 的廣角
    否則單是G10是只有28mm
    其實你在買一台全新的450D也不過$570 (上面加起來就超過六百塊了)
    但是體積及重量一定比 G10 要大要重
    不過可以換鏡頭
    所以最後就是你自己在體機重量和價錢上的考量了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Twitter picture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