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十年 – 趁年輕去旅行是由一位大陸青年小鵬(Xiao Peng)所寫, 書中記錄著從2001~2010這十年, 他自己一個人背個大背包和一台相機, 走過中國, 荷蘭, 法國, 西班牙, 義大利, 丹麥, 德國, 希臘, 瑞士, 比利時, 越南, 尼泊爾, 斯里蘭卡, 印度, 馬爾地夫, 菲律賓, 老撾, 泰國, 加拿大, 大溪地, 美國, 捷克, 俄羅斯, 柬埔寨, 南非, 突尼斯, 斯洛文尼亞, 這些國家的所見所聞, 將他個人體認的經歷, 很真實的寫出來. (不知道他何時去台灣玩啊)
(中國電視節目訪問, 53分鐘. 主持人的問題問的很有建設性, 和台灣記者有很大的對比)
這中間斷斷續續做過八份工作, 而這些工作的目的只是單純的賺些旅費, 時間到了他就辭職上路. 好在他有一對放任他的父母, 雖然擔心, 但也未曾阻止他做他想做的事, 或者要求他過著和大家一樣上下班的日子. 而他在這十年背包自助旅行的過程中所學到的Street Smart, 卻是學校和書本無法傳授的. 老實說, 任何一件事可以不顧他人眼光堅持做十年, 真的不容易. (而且他還同時完成大學和碩士的學位呢)
他的觀察入微, 文筆很細膩, 讓你讀著他的書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就像你站在他的旁邊, 看到他所寫的那一切.
古人說: 讀萬卷書, 不如行萬里路. 日本, 美國和歐洲國家都有讓孩子在高中畢業或大學畢業後停一年去旅行的傳統, 目的就是希望讓他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不同的文化衝擊, 學習獨立, 順便想一想旅行結束後的打算. 這一年給孩子一個喘息, 一個停下來看看周邊環境變化的機會, 一個檢討過去, 思考未來的機會, 這些都是孩子必須自己經歷過才行, 父母必須放手.
以下節錄書中小鵬的感想:
"旅行中總會有許多不期而遇的人或事, 那種對未知的嚮往和期待, 讓我在旅行生涯裡無法自拔."
"我選擇流浪, 拿起背包, 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 流浪的時候, 我脫掉偽裝, 在街頭放聲歌唱; 走累了, 就把雙腳放在地獄, 把眼睛擱在天堂. 我選擇流浪, 就像墮入凡間的天使, 彩色的世界讓我感受更多光芒."
"Love is a circle. 在旅行中常受到別人無私的幫助, 最好的回報方式就是把愛傳遞下去, 去幫助更多人, 因為愛是一種可以循環的能量."
"其實旅行遠比我們想像的簡單, 需要的只是一個決心."
"如果你不想對一座城市失望, 一定要在夜色中抵達."
"這不是第一次在旅行結束時把錢花到一分不剩, 我很享受這種山窮水盡後再柳暗花明的感覺. 如果總是一帆風順, 那就變成旅行團了."
"關於旅行的夢想有許多條實現路徑, 關鍵是找到適合你的那一條."
"風箏之於孩子就像夢想之於我們每一個人. 風箏能否高飛, 夢想能否實現, 關鍵不在於線有多長, 風有多大, 或者有多少外力支持與幫助, 而在於我們自己的態度, 是否樂觀, 是否堅定, 是否專注."
"相同的地方, 相同的人, 相同的事情, 但是對不同的人施加的影響截然不同. 這是別人的旅行無法被複製的原因, 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自助旅行在我看來, 應該是增加閱歷的個性化體驗. 該吃苦的地方吃苦, 該享受的時候也要充分享受. 旅行應該是美學, 建築學, 歷史學, 絕對不應該是經濟學."
"旅行就像一根彈簧, 走的越遠, 彈簧繃的越緊, 回收的力量就越大. 家對你的意義顯然要比那些從不曾旅行的人珍貴."
"有的人為了夢想而奔跑, 雖然未抵達終點卻了無遺憾. 有的人沒有理想的活著, 雖然活滿一生卻也不值得驕傲."
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