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氣學中醫

這次回台,特意回老家掃墓,老家附近有一家廷相樂中醫診所 (無相氣學中醫),陳院長有西醫背景,轉為中醫後再學習無相氣功,結合起來用在治療病患上。 我的家族人多屬於西醫派,所以原本是不太相信(我自己走自然療法,也學過氣功和能量,知道氣功是可以治病的,就看天賦和功力),二姑身體疼痛許久,當晚我們一抵達台中,三姑立刻帶她前往一試。 據她們說,醫生沒有把脈,只簡單問一句哪裡不舒服,然後看醫生在她面前用手畫來畫去(用氣感應身體狀況,再用氣治療),然後說了她的身體問題,拿七天中藥,再看看身體改善狀況。 她們一回到家,我可以看出二姑的氣色大有改善,問她經驗如何?她馬上說 很不可思議 (這些西醫腦的人,多半都這個反應),原本的疼痛,有大幅改善 (二姑在台北也看過中醫,也有不錯的效果,)。 隔天一早,換我去看,醫生同樣問我哪裡不適,他一樣在我面前感應氣的走向,我提到我的左腳踝去年初扭到,一年多來看過整脊、調過筋膜、做過復健,雖然走路沒問題,但都還是無法回到原狀 (和右腳還是不一樣,例如做Child Post,左腳踝無法打平),於是醫生說,那今天先解決你的左腳踝,讓妳有信心,下次再處理我身體上其他的問題。他請助理 (順氣師) 先做二十分鐘的順氣 (在左背、右臀、左腳踝),然後醫生來做最後的處理,結果,我的左腳踝真的就可以做Child Post,和右腳一樣打平了 (即便我是相信氣功可以治病,但沒想到只要一次就治好了)。醫生開了七天中藥,要我回美前,找時間再去看他,處理其他身體健康狀況。 我上網查一下中華無相醫學會,也看到烏日聯合中醫診所的李院長所寫的一篇好文,也看到別人的分享,看來無相氣學在台中相當有名,台北也有無相中醫,不知道灣區有沒有(灣區有其他氣功派別的中醫)。各位若有身體狀況,看其他中西醫一直看不好的,可以試試無相氣學中醫。 廷相樂中醫診所 (04) 2222-0397 台中市西區法院前街2-1號 (與建國路交叉)

Valentine’s Day – a gift for yourself

自我愛護 (Self-Care), 是我們應該要為自己好好做的一件事, 健康的吃, 多喝水, 早早上床睡覺, 每天抽一點時間出來給自己獨處, 享受一首音樂, 喝一杯咖啡, 去散散步, 和朋友聊聊, 都是愛護自己的方式. 把自己的身心好好照顧尤其重要, 因為身心平衡的狀態, 免疫系統就很健康, 不容易生病, 也能保持自然的青春美麗, 因為是由內到外的美, 這不需要醫美, 也不用吃藥, 我覺得比物質的享受更重要, 雖然這種自我愛護是無形的, 是別人看不到. 今年的情人節, 不論你是單身或是已婚,

英國巴哈花精 Bach Flower Remedies

英國的Edward Bach醫生是一位知名的醫生,細菌學家與病理學家。他在1900年代因為自身的重症和治療經驗,認為西醫只關注病症而忽略病人的起因 (整體身心靈狀態),是無法真正治癒病人,因而渴望找到更完整的醫療方式。在他尋找更完整的醫療方式的過程中,他發現, 疾病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是一個經年累月的生活習慣和負面情緒累積,是一個心靈(Soul)與心智(Mind)因為失衡而產生衝突的指標。 在愛, 自由與療癒這本書當中,第一部分是自我療癒(Heal Thyself),過去二千多年來,西方文明經歷了極度唯物主義時代,導致我們天性裡的靈性層面和存在的領悟大幅消失。人們開始追求物質享受,依賴世俗的歡愉,卻忘記這些東西都是無常的,因為唯物主義中最大的悲劇,是造成人們厭世的態度,喪失內心真正喜樂,向外求的歡愉與滿足,只不過是暫時的忘卻本身的困境,最後變成依賴,讓我們全都變成了浮士德 (註: 將靈魂賣給魔鬼的煉金師)。 處於厭倦的狀態,其實會讓自己更容易生病; 屈從於人生,會讓我們變成在生命旅途中毫無覺知的旅客; 在唯物主義下,恐懼會因我們對世俗財富重視的程度而相對增加,而對疾病的恐懼,已經發展到極具殺傷力,恐懼是現今讓疾病惡化的最大因素,所謂的科學藉由媒體傳播給大眾的研究發現,也只是部分的真相而已,有一些因素是科學無法從物質層面去解釋的。而受疾病侵襲的身體部位絕非偶然,只不過是依循因果定律法則,再一次地成為協助我們的指引,因此疾病本身也是有益的,因為那是一個提醒。 而現代的醫學,只專注病症,用先進儀器和藥物去診療,用頻繁的檢測去干擾病患,卻不提升病患最需要的安靜休養和身心舒緩; 也不協助病患了解自己,用相對美德來彌補錯誤和個性中的缺失,去執行讓身體獲得力量,協助心智得到平靜的療法; 只追求延長生命,卻不試圖提升生命品質。只有當我們開始覺察,開始內觀,開始好好照顧自己,療癒自己,開始探索我們的靈魂要引領我們去認識自己這一世的真實面貌,當我們的心夠靜,我們就能更開始與我們的內在靈魂對話,當我們的心靈和心智開始得到和諧和平衡時,身體才會真正康復。而一個人要獲得真正的健康,責任在於自己。 有關父母的職責,他清楚地陳述,父母的職責是一個代代相傳的角色,是一種犧牲奉獻的神聖義務,是暫時的付出,慈愛,保護和引導,教導孩子自主,獨立和自由,鼓勵他們去發展,直到孩子的靈魂接管了他的生命。父母不可因自身的慾望,觀念或期望,去影響,控制或指使孩子,孩子也沒有義務且不應受父母的阻擾或限制,因為每個靈魂化身來到這一世,都被賦予人生目標和天職,都是為了依照靈魂為他鋪設的路,獲得經驗與認知,讓個人靈性更完美。 我們所謂的對與錯善與惡的問題,完全是相對的,事實上只是不在適當位置的善; 我們自以為的好事,會因不同時空或不同文化而有所差異。所有負面情緒的產生,是因為在愛的流動上出現問題,把對自己的愛找回來,然後再把愛散播出去,因為愛,是全宇宙最溫柔也最強大的力量,讓愛的能量不斷循環和回饋,引導和協助他人走向自我療癒之路,因為獲得療癒的關鍵,在於個人的意願和主動性,最終且完整的療癒,終究來自內在,來自靈魂本身。 我們必須擁有對生命的熱情,帶著最大的耐心,將生存看成一趟世界之旅的冒險,去發展真正的喜樂,對周遭的人事物有強烈的興趣,去沈浸在對生命的學習之中,習得所有事物背後蘊含的真理,在獲得知識與經驗的藝術中逐漸忘卻自我,用來幫助他人; 不要與缺點抗爭,而是要培養相對的美德 (例如,用培養憐憫心來根除人性中的殘忍),愛滋長愛,恨滋長恨,而真正的喜樂,存在於生活中最單純的事物之中,因為越單純的事物,越是接近偉大的真理。 巴哈醫生相信每個人都有療癒自己的本能,它存在我們的心靈,療癒是一種心靈成長和蛻變的過程,沒有任何一位醫生可以給予,唯有自己才能啟動自我療癒的轉機。因此他開始尋求一種更簡單純淨,不以病症為導向的治療方式。 他開始捨棄科學方法, 改以相信自己天生的治療天賦,聽從直覺引導他往大自然中尋找花朵樹木,進而研發出一系列從植物中能夠對應特定的情緒或心理狀態的花精。而他發現,當他使用花精平衡病人的負面情緒或心理狀態後,病人的許多困擾和病痛就得到減輕和紓解,進而恢復正常。 *註:

壓抑型人格 Distressed Personality (Type-D)

其實這類的人,比想像中的要多啊!因為他們失去與自己內心情緒的連結,呈現無痛識感,認為自己狀況很好,但身體卻一直出現問題(受傷、生病)。 最近我遇到一位個案就有這個狀況,一開始的五十分鐘對話,他所說的都是頭腦、表面上、外界發生的事(財富、成就、耶穌在兒時曾造訪他、訴訟、身體健康狀況),我感覺到他的能量嚴重阻塞。 後來我問他,可以聊聊你跟親朋好友、同事主管的人際關係嗎?他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反應出他的遲疑,而且他不再滔滔不決的陳述,反而變成我在挖礦,我問一句,他答一句,而且答案簡短,輕描淡寫的。 他是一位五十幾歲的白人男性,在他告訴我他的人生故事後,我問他,你現在當下的第一個且最強烈的情緒是什麼?他說Happy。 我認真的看著他,心裡有說不出的複雜感受。我深呼吸一下,我知道,他的自我療癒之路,還沒真正開始。身體不斷出問題,其實是長時間負面情緒的累積、沒有得到釋放,而產生的結果。雖然這幾年他從西醫一路看到非主流的身心靈類別的療法,但全部都在外求,還沒真正往內心去看,因為那最困難,也是唯一的解決方式。沒有意識到自己和自己內心的失聯,就無法開始改變。 我讓他先趴著,放了一個中砵在他腰上,聽到缽聲很平,震動很淺,我一點都不意外。 然後我讓他翻身,再做Access Bars,平衡一下能量。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是我當天能做的,剩下的要看個案自己了。 ——————————————————————— 心裡有苦卻常常說不出口,也許你有著最難懂的D型人格特質 以往我們常常習慣將人格特質區分為A、B或C型人,根據每個人所表現出的性格,去推論他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人。例如較有野心、完美主義、比較缺乏耐心的人,通常被列為A型人格;而生活方式悠閒、心胸開朗、對工作和成敗得失感受較低的人,則屬於B型人格。但倘若你忍耐力較強、沉默寡言,長期屬於較壓抑狀態的類型,那麼會更偏向於C型人格。 What About Type D? 根據心理學家 Susan Krauss Whitbourne 指出,其實還有一種類型的人,他們常常忽略自己內在真實感受,時常感到焦慮和壓力,卻不善於表達情緒,也很難與人自然交談,與陌生人習慣保持距離,而這類型的人其實偏向於D型人格(D for Distressed),也由於過於壓抑的關係,所以比較容易會罹患心血管疾病。 你屬於D型人格嗎? 如果你不太確定自己是否屬於D型人格,可利用以下的評測做進一步的瞭解: 0=不符合 1=好像有一點

1 2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