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個友台「女人三十」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nne1314/
看了幾篇有關婚姻的文章,外加看到網友們的留言,其中一位說「結婚不一定幸福,但是不結婚肯定不會幸福,因為夜深人靜ㄉ時候總會有一絲ㄉ遺憾浮上心頭」。
讓我不禁嘆氣,原來我們受過高等教育,整個世界都現代化,國際化,卻還是逃脫不了傳統的觀念,『結婚生子』。尤其社會異樣的眼光,好像特別針對不結婚的適婚女性,以及不生子的已婚女性,男性好像就沒那麼大的壓力。至少我個人以及週遭朋友的經驗如此。
週遭三十左右的女性朋友,常要面對來自親友過度的關心,剛開始都還客氣的問是不是眼光太高,關心到最後,可能開始懷疑我的朋友是不是哪裡有問題﹝例如:是不是同性戀﹞,所以才遲遲不結婚。
週遭已婚的女性朋友,有的因為生涯規劃,有的因夫妻共識,所以還沒打算生或不打算生。可是週遭親友一聽,大多數人的直覺反應就是規勸你,非常努力的要給你洗腦,不外乎是“女孩子還是要生孩子才行啊,不然就不像女人啦,”“不然到時候和丈夫感情不好時還少一個潤滑劑,”“要趁早生啊,不然會生不出來,”“生一個混血寶寶多可愛,”“孩子是你的成就,看著孩子成長多欣慰,”“將來老了還有兒孫作伴,”等等。反而讓我覺得「孩子」好像是一個尚方寶劍,一個擋箭牌,好像有了孩子,一切都不會有問題。
男性就幸運多,通常親友一問,只要丈夫說我們不打算生孩子,多數人都會很識相的不再追問,或是說:不生也好,自由多了。
為何女人要為難女人呢?是忌妒還是羨慕?是酸葡萄心態在作祟嗎?
是因為已婚女性羨慕或忌妒單身女性的自由及保有自我嗎?是因為有孩子的女性羨慕或忌妒無子女性可以追求自己的事業成就、與丈夫二人到處旅遊、可以把所賺的錢全部花在自己身上嗎?我真不懂。
實際想想,其實這個社會對性別、種族、婚姻、家庭都有所歧視。已婚的歧視未婚的,有孩子歧視不生孩子的,雙性戀的歧視同性戀,整個大環境都是如此。
舉例來說:一個人旅遊要付出更多的金錢,甚至不被歡迎﹝參團最明顯﹞。一個人去餐廳用餐會覺得別人看你的眼光很奇怪。結婚的可以理直氣壯的請婚假,單身的卻連請病假都覺得罪惡。有孩子的可以請育嬰假,可以不加班,沒孩子的因另一半生病提早下班卻覺得怪怪的,或是不加班會被認為工作不認真。雙性戀可以結婚、得到親友祝福以及法律保障,卻不同意讓同性戀結婚也得到親友祝福及法律保障。
這個社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只因別人想做的事和我們不同而歧視他們嗎?只因別人的想法觀念和我們不同而認為別人有錯嗎?只因為大環境及大多數的人做相同的選擇,而不能接受少數人有不同的選擇嗎?為什麼我們必須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
只要不傷害別人,你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是你的選擇,為什麼別人就不能尊重你的選擇且給予祝福呢?這時候,少數一定要服從多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