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臉書上看到這篇 教育的最高境界:把孩子培養成普通而幸福的人, 讓我感觸很深.
1、別害怕孩子愛玩電腦,這是他們未來的工作、生活方式。
2、一開始別太在乎孩子成績,要關心他是否喜歡學校。
3、除了讚美,要有懲罰,不過懲罰教育不等於簡單的棍棒教育。
4、讓他堅持一樣體育運動,羽毛球,乒乓球,籃球,足球,排球都好。
5、從小學開始,一定要分點家務給他做。
6、愛他,也要一樣愛他的爸爸(媽媽),永遠。他會記住的,學會愛他的愛人和孩子。
7、別上奧數,那裡最擅長用培養天才的口號折騰普通人。
8、也許你有很多夢想沒有機會實現,別讓孩子代替你實現,那是你的夢想,不是孩子的夢想。
9、請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10、為他培養一種終生受用的興趣,不論是高雅還是通俗,不論是大眾還是小眾,音樂,美術,文學,寫作,集郵,手工,這些都很好,但請不要僅僅為了考級或升學去學。
11、試試和孩子一起看課外讀物。好書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良師益友。
12、耐心陪孩子玩遊戲,即使你認為他的遊戲內容很無聊。
13、當他耍賴時,絕不妥協。
14、每月帶孩子逛一次書店,每次兩小時以上。
15、小孩子之間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16、孩子越大, 我們越是絮絮叨叨他的缺點,請一直用他剛出生時候的眼光去欣賞他。
17、下棋,游泳,騎自行車,打升級,K歌,這些普通人都愛玩的項目可以早點教會他。
18、除了成長中教給他誠信,善良,孝順,尊重,原則等基礎的東西外,也要包容並認同他個性,專屬的特質,畢竟他是唯一的。
19、靈魂要自由,思考要獨立,活得要真實。
– – – – – –
洪蘭的文章 – 當虎媽的孩子長大後, 文中最後說到,
“使我頓悟到原來「棒子頭下出孝子」的「子」跟「久病床前無孝子」的「子」是同一個人,如果跟父母的關係是畏多於愛,一旦畏沒有了,父子就形同陌路了,只剩下傳統的孝道綁著親子關係。中國人喜歡打孩子,. . . 在動物實驗上,電擊的確是戒除行為最有效的方法,但打會帶來恨,就算孩子成名後會說:當年若沒有父母狠打,就不會有現在的我。但這個代價太高了,親子之愛是動物最崇高的愛,不值得用任何東西去換它。父母千萬不要為了炫耀孩子成就的虛榮心,斷送自己晚年生活的意義。讓孩子從心裡對你感恩,你老了他才會報恩。”
– – – – – – –
Ruby on Rails發明人:直到跨足富人世界,我才發現的教訓和真相.
“如果要說有什麼改變,我開始更專注地去欣賞我一路上幸福感的來源:對某件事的全心投入和心靈的平靜。這一切就像我拉開通往百萬富翁夢想的簾幕,卻出乎意料的發現:簾幕另一邊的東西我早就已經擁有。我半驚半喜,但最後完全放心下來。
放心的原因是因為除非嚴重災禍發生,不然我不太可能失去那些我早已擁有的東西。我可以接受從用金錢堆出的夢幻粉紅雲端上高高摔下,因為我會回到最開始的起點,回到哥本哈根那個只有13坪的小公寓。我的興趣和好奇心一如既往,我的熱情也完好如初。經歷過貧困和富有兩種極端的生活,我發現不只在兩個極端下都能活下去,還各有各的樂趣,這是我學到的第一件事。”
– – – – – – –
大人最大的迷思, 是以為, 普通人不幸福, 一定要成為某種人才會幸福, 例如有錢 = 幸福, 所以希望孩子從事能賺比較多錢的工作, 卻忘了, 孩子自己有他的優缺點和長短處, 只要他找到一份能發揮他的長處, 優點, 熱情且感到驕傲的工作, 他就是非常幸福的了.
我也是過了四十歲之後, 才開始慢慢理解, 什麼叫簡單的幸福,
為什麼很多書都說, 自己沒有的, 無法給人, 所以要先好好愛自己, 自己給自己安全感, 這樣你才有辦法把心裡滿滿的愛給別人, 而不再擔心別人是否能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