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課題

看到朋友在臉書上寫了一些她的想法, 我有一點不同的體會, 想和大家分享. 我覺得並不是因為不在乎, 才不會受傷, 而是當自己能夠給自己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誰, 也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 知道哪些是我的事, 哪些是別人的事, 哪些是老天的事之後, 可以勇敢放手去愛, 去面對可能會受傷的情況 (因為用築牆或戴盔甲的方式去愛, 能付出的和能得到的, 都有所限制或有所阻礙). 當自己很清楚的知道, 不論外在如何變動, 我都還保有自己, 我的自信和安全感出於自己的內心, 而不是來自外在或他人. 因此我可以全然去愛, 我可以很在乎這個人和這段感情, 我知道有可能會受傷, 但我也知道我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和解決遇到的困難或傷害,

愛在頭腦靜止的時候現身 –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October 10 at 4:15 PM ·  愛在頭腦靜止的時候現身 「愛到底是什麼?它是我們的受苦、煩惱停止的時候,所展現的一種自然的狀態,而不是別人可以給予的東西。」~劉素珍 昨天跟朋友們討論《當下的釋放》這本書,有些朋友似乎真的藉此跨越了某些障礙,有些朋友則充滿了疑惑。就這本書的內容來說,有這兩種反應,其實也相當自然。 因為這兩種反應,在我自己身上都出現過。具體來說,我不確定是不是度過了某些特定的障礙,但是作者的引領,或者類似的說法,我感覺對我有相當的幫助。 去理解自己,只要不抵抗,只要沒存心去消滅煩惱苦楚,很自然地會感覺到對自己的疼惜。尤其回想到自己年幼無力的時候,那些未獲得解答的、未被滿足的,以現在的年紀閱歷與資源,更是有能力為內在小孩盡一份心力。 文字言語只能給個方便,最終還是回到個人的體驗。我的體驗尚淺,這不是謙虛的說法,因為我感覺得到我前方還有廣袤的世界,等著我去探索。我用「愛自己」的狀態來談,未必是作者指稱的「愛」。 關於「愛」,定義本來就人言人異。我自己也為了方便,暫且用四種層次,討論不同的愛。 一般所認為的男歡女愛,或者親子之間的愛,或許那些我們認為可以被給予的,不是作者認定的愛。愛要從受苦或煩惱中找,終於停頓了,那些能量化開了、釋放了,或許能看見屬於愛的金黃色的光亮。 「只要我們能夠理解這一些煩惱,這一些痛苦、衝突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會處在一種和諧、平靜、祥和、自在的狀態。這就是愛。」~劉素珍 在靜心的時候,我能感覺到自我的消融。那種在片刻之間,自我的疆界開始產生變化的狀態。 (通常我說到這裡,有些朋友就會浮現黑人問號了,這我最近才又剛剛體驗過。尤其我最近跟朋友談到,我就是高鐵、公車的那種奇妙感覺。) 當我們對自我的認同開始鬆動了,開始停止我們在虛空中的抓取,我們能略略看見我們本來的樣子。那是什麼樣子呢?或許什麼都沒有,或許有平靜,或許感覺喜悅,或許感覺千萬念頭竄動,而能在其中微笑垂眼靜觀… 不過,顯然我的功力不夠,我只能「偶爾」在這種狀態。或許,哪一天我有辦法時時刻刻進入這種狀態,有機會到其他世界走一走,因緣成熟,再跟大家報告。 「現在開始,跟你的身體在一起,跟你的情緒在一起,跟你自己在一起。」~劉素珍 我特別喜歡文案的這一句,回到身體,是我很在意的事。身體是構成情緒的根本,身體幫我們承受了不少情緒,能量淤積而緊繃。我自己沒試過用「釋放句」來處理,我比較常使用放鬆、拉伸等方法,搭配感恩,再進行靜心覺察。 跟自己在一起,是我常強調的概念。自我陪伴或者獨處,是療癒內省的重要功夫。 另外,我也很喜歡這本書的文案,把這本書的精要做了一些整理。邀請各位一起來閱讀,然後不管理不理解,都試著靜心放下,靜待頭腦裡的念頭停息,或許有愛現身。祝福您! ************** 當我們有一些傷害之後,我們的傷害就是我們的世界,拚命在傷害裡面複寫生命的劇本,不知道如何去看、去注意靈魂深處的感受。釋放就是讓我們面對這些傷害,學習如何覺知、清理,真正瞭解自己內在的受苦模式,療癒心裡的傷痕,修復身體的病痛。

張曼娟:其實無所事事,也是享受生活

在朋友臉書上看到這篇 “張曼娟:其實無所事事,也是享受生活” 的文章, 看到不同朋友的留言, 讓我覺得有趣. 基本上分二派, 有家累的和單身的. 已婚有孩子的朋友基本上認為這樣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只有單身的人才能這麼爽快過著 “無所事事, 享受生活”. 但是, 這是真的嗎? 文章中說, “現代人常忘記一件事,我們之所以這麼努力工作,是為了要享受生活。可是我們常常本末倒置,變成為了要努力工作而犧牲掉我們的生活,覺得這件事浪費時間、那件事浪費時間。你坐在那邊,看著窗外,無所事事的喝杯茶,這也是生活對不對?但很多人連這種生活都不敢夢想,覺得太奢侈了。” 我覺得作者所要表達的, 是一種生活的心態. 給自己五分鐘喝杯茶放空, 或者做Meditation, 就算你有老公小孩, 應該也可以做的到啊, 只是你自己願不願意給自己這樣的時間做這樣的事. 多數人會覺得這就浪費了五分鐘, 但是, 這五分鐘真的是浪費嗎?

面對沒有改變的外境,需要的是放下期待 – 亞蒂絲

今天在臉書上看到這篇文章, 亞蒂絲:面對沒有改變的外境,需要的是放下期待, 這字字觸動我心底啊. 親愛的, 有時候你覺得外境,沒有轉換, 那外在,永遠保持不變, 你感到痛苦和掙扎。 妳期盼著,一切總會改變。然而,沮喪的外境,不會改變。 為什麼呢? 因為你總是,永遠維持同樣的狀態, 你總是,心情糟透了, 你總是,感到煩躁, 你總是,不停的抱怨, 你總是,沒有停止哀傷。 你總是,你偶爾堅強一下, 下一刻,你又縮回去了。 你總是,偶爾喜悅一下, 下一刻,你又開始恐懼了。 你沒有改變,沒有。 使你總是來回, 做出錯誤的選擇, 挑選錯誤的人, 做錯誤的事。 但親愛的,沒關係, 只要你願意改變,一切都會開始不同。

教育的最高境界:把孩子培養成普通而幸福的人

在臉書上看到這篇 教育的最高境界:把孩子培養成普通而幸福的人, 讓我感觸很深. 1、別害怕孩子愛玩電腦,這是他們未來的工作、生活方式。 2、一開始別太在乎孩子成績,要關心他是否喜歡學校。 3、除了讚美,要有懲罰,不過懲罰教育不等於簡單的棍棒教育。 4、讓他堅持一樣體育運動,羽毛球,乒乓球,籃球,足球,排球都好。 5、從小學開始,一定要分點家務給他做。 6、愛他,也要一樣愛他的爸爸(媽媽),永遠。他會記住的,學會愛他的愛人和孩子。 7、別上奧數,那裡最擅長用培養天才的口號折騰普通人。 8、也許你有很多夢想沒有機會實現,別讓孩子代替你實現,那是你的夢想,不是孩子的夢想。 9、請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10、為他培養一種終生受用的興趣,不論是高雅還是通俗,不論是大眾還是小眾,音樂,美術,文學,寫作,集郵,手工,這些都很好,但請不要僅僅為了考級或升學去學。 11、試試和孩子一起看課外讀物。好書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良師益友。 12、耐心陪孩子玩遊戲,即使你認為他的遊戲內容很無聊。 13、當他耍賴時,絕不妥協。 14、每月帶孩子逛一次書店,每次兩小時以上。 15、小孩子之間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16、孩子越大, 我們越是絮絮叨叨他的缺點,請一直用他剛出生時候的眼光去欣賞他。 17、下棋,游泳,騎自行車,打升級,K歌,這些普通人都愛玩的項目可以早點教會他。 18、除了成長中教給他誠信,善良,孝順,尊重,原則等基礎的東西外,也要包容並認同他個性,專屬的特質,畢竟他是唯一的。 19、靈魂要自由,思考要獨立,活得要真實。 – –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