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Friends, I am going to do this project for my self-awareness as a daily reminder to focus on the positive things in life because

Be patient, be grateful, and open to taking each day as it comes. Do the little things that bring joy each day, and be fully present and engaged in each moment, there will be nothing to regret.
Dear Friends, I am going to do this project for my self-awareness as a daily reminder to focus on the positive things in life because
(CBS主播) 耶魯教授桑托斯教導全球的學生,如何透過科學 享受快樂生活 (WTNH主播) 這堂課完全改變了耶魯校園 (CBS主播) 桑托斯的課”心理學與美好生活”於一月開始,結果吸引了1/4的耶魯大學生修課 成為耶魯300年校史最受歡迎的課程 (CBS主播vs.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快樂時刻開始,請教您 快樂的第一步是什麼? 快樂的第一步是了解哪些我們以為怎麼做就會快樂的直覺是錯的,因為研究顯示, 如果你想快樂只要”改變心態” 勞麗桑托斯被耶魯師生稱為”人氣教授”,因為這位42歲的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今年一月創下耶魯316年歷史的紀錄 代號Psyc 157的”心理學與美好生活”(Psychology and the Good Life),六天之內湧進1182名大學生選修,等於每四位耶魯生 就有一人選修這門課,創下耶魯史上最多人選修,最受歡迎的課程 她教學生一個不是很容易的主題,”如何讓自己快樂” 1)每天沈思至少十分鐘。什麼都不想,有點類似靜坐。 2)每天花半小時,每日寫下你今天感恩的事。至少五項。包括大便暢通,都可以感恩。 3)不要加入太多社群網站,尤其是負面的社群網站。請刪除。
在臉書上看到這篇 教育的最高境界:把孩子培養成普通而幸福的人, 讓我感觸很深. 1、別害怕孩子愛玩電腦,這是他們未來的工作、生活方式。 2、一開始別太在乎孩子成績,要關心他是否喜歡學校。 3、除了讚美,要有懲罰,不過懲罰教育不等於簡單的棍棒教育。 4、讓他堅持一樣體育運動,羽毛球,乒乓球,籃球,足球,排球都好。 5、從小學開始,一定要分點家務給他做。 6、愛他,也要一樣愛他的爸爸(媽媽),永遠。他會記住的,學會愛他的愛人和孩子。 7、別上奧數,那裡最擅長用培養天才的口號折騰普通人。 8、也許你有很多夢想沒有機會實現,別讓孩子代替你實現,那是你的夢想,不是孩子的夢想。 9、請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10、為他培養一種終生受用的興趣,不論是高雅還是通俗,不論是大眾還是小眾,音樂,美術,文學,寫作,集郵,手工,這些都很好,但請不要僅僅為了考級或升學去學。 11、試試和孩子一起看課外讀物。好書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良師益友。 12、耐心陪孩子玩遊戲,即使你認為他的遊戲內容很無聊。 13、當他耍賴時,絕不妥協。 14、每月帶孩子逛一次書店,每次兩小時以上。 15、小孩子之間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16、孩子越大, 我們越是絮絮叨叨他的缺點,請一直用他剛出生時候的眼光去欣賞他。 17、下棋,游泳,騎自行車,打升級,K歌,這些普通人都愛玩的項目可以早點教會他。 18、除了成長中教給他誠信,善良,孝順,尊重,原則等基礎的東西外,也要包容並認同他個性,專屬的特質,畢竟他是唯一的。 19、靈魂要自由,思考要獨立,活得要真實。 – – –
Do you ever feel like ‘hopelessness’ and ‘despair’ have been your only companions, lately? Do you feel like running away; to a place far away,
今年我即將邁入四十歲, 39-40這一年似乎是人生的一個關卡, 因為我自己在這一年遇到重大轉折, 開始探索之後發現, 許多人在他們自己的39-40那一年也都遇到一些困難和危機. “危機即是轉機” – 這句話當我正在危機當下時, 是不太能理解的, 只有等到事過境遷, 再回頭看這個危機時, 才真正了解它的含義. 危機的發生, 正好給我一個機會停下腳步, 好好思考, 領悟一些事情後, 做些大大小小的改變, 因為有挫折, 才有成長. 你知道, 愛自己 (Love yourself) 是什麼意思嗎? 你知道,
商業周刊 第1138期 2009-09-14 日行一傻快樂學 (製作人:胡釗維、孫秀惠, 撰文者:單小懿、蘇鵬元, 研究員:蘇鵬元) 種蘋果的木村阿公、吃飯部隊隊長黃榮墩、種樹的賴倍元,別人眼裡的傻子,卻樂在其中,實踐自己的意義,也帶給周圍快樂。 無論是種出不腐敗蘋果的木村阿公、號召吃飯部隊的黃榮墩、自掏腰包上億元種樹的賴倍元,和海邊撿垃圾的台南社大學生,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看在外人眼裡,都覺得他們有點「傻」。 其實仔細觀察,我們周遭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人;從大老闆到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都有。 七十多歲的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每天早上都有到對面公園散步、慢跑的習慣。他注意到周圍的樹木經常枯萎,一開始他直接捐樹,補足枯萎的樹木,後來發覺樹木枯萎的緣故是疏於照顧,捐樹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於是他開始每週兩、三天,趁著早上到公園散步慢跑結束之後,在公園裡拎著兩桶水,沿路灌溉園裡的樹木,持續了六、七年,樂此不疲。 與鄭崇華心有戚戚焉者,大有人在。景美試院里的住戶張先生,過去幾年在社區自動自發種了上百棵桑樹,現在有些已經長得比人高,綠蔭滿樹,有些則是剛種上去的小樹苗。今年春天,張先生也希望不只社區住戶可以享受桑樹,便沿著河堤種起桑樹,希望每年時間一到,桑葚結實纍纍,大家隨手都可以摘取到幾顆飽滿多汁的果實。 新傻瓜精神,可能只是懷抱微不足道的理想 儘管是夏天,七、八月炎熱缺水,張先生還要到堤防外的景美溪汲水灌溉桑樹苗,麻煩又辛苦,但他卻一點也不以為苦。為什麼?說起原因,真的單純又微不足道:「桑葚對身體很好,我愛吃桑葚,希望大家都來吃桑葚,我也很開心。」他說。 我們把這種單純的心意稱之為「新傻瓜精神」:簡單的動機,直接的行動,換來單純的快樂。 這股「傻」精神包含了幾項特質: 一、懷有一個別人看來莫名其妙或微不足道的理想。 二、生活就是理想的一部分,隨時隨手可做,態度執著且持續的朝理想努力,絕不退縮。 三、非常享受努力的過程,而且在過程中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也吸引其他人一起參與,影響力就像孢子一樣蔓延開來。「新傻瓜」其實隨時可做,傻的快樂,隨手可得。 在一九九○年代,美國社會出現名為「隨機善行」(random act of kindness)的專有名詞,以形容此類為激勵周遭或讓周遭人更開心的各式行為。一九九五年,甚至有正式基金會成立,以推廣隨機善行。就好比二○○○年上映的電影《讓愛傳出去》(Pay It Forward)所詮釋,隨手做出的不經意舉動,即便在別人眼裡看來是股傻勁,但歡樂也同時傳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