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在英文之後]
Change Your Language, Change Your Life!
FREE 30-day training system breaks the chains on the language patterns that are keeping you from success.
語言是很有力量的, 我們平時用什麼字眼對自己說話, 或是對別人說話, 會產生很不同的結果. 如果我們能改變說話的用字選擇, 我們就可以改變許多發生在人生經歷的事. 讓2021 的新年新希望提早開始吧, 參加這個三十天免費的訓練, 來重新學習用正確的字眼對自己說話. 如果你不懂英文, 我會每天把英文原文和中譯文貼在下方, 並加註我自己一點的心得分享*, 歡迎你留言分享你自己的練習語.
Day 1
I Can’t afford it. > Change to > I no longer believe that I can’t afford xxx, instead I know that it is not a financial priority at this time. (It’s not in my budget right now).
我買不起 或是 我負擔不起 > 改成 > 我不是負擔不起(一趟歐洲旅遊), 只是目前在我的開銷名單上, 它不是最重要的. 或是, (它不在我目前的預算內)
* 每個人對於開支, 有輕重緩急的先後順序, 也就是預算. 有時候不是負擔不起, 只是目前我有更重要的地方需要用錢. 所以與其告訴自己我負擔不起 (負面用語), 何不改成, 只是目前在我的開銷名單上, 它不是最重要的. 或者 它不在我目前的預算內, 這樣也等於把決定權拿回自己的手上, 是由你決定哪時候你想要擁有.
Day 2
I don’t want . . . > Change to > I prefer to xxx.
我不要 > 改成 > 我選擇 (維持體態健美) 或者 我要 (擁有好身材).
* 我們的淺意識是無法分辨 要 或 不要, 它只專注在那個重點. 當我們的腦袋想著, 我不要變胖, 我不要變窮, 我不要嫁給禿頭中廣的, 我不要xxx, 淺意識只會專注在 胖 窮 禿頭中廣. 所以, 請改變你的語言, 進而改變你的淺意識, 專注在你想要的, 我要健康, 我要賺很多錢, 我要快樂, 我要升遷. . . .
Day 3
I can’t wait . . . > Change to > I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我等不及 > 改成 > 我期待 (與你相見)
*二者都有興奮感, 差別在於, 前者是出自不滿足和沒耐性的角度, 感覺有點急躁, 而後者是以較平靜的心態來看待未來.
Day 4
I have to . . . > Change to > I get to (cook for my family)
我必須 > 改成 > 我得以 (為家人做飯)
*前者感覺是個責任, 不一定是很情願地做, 好像我們沒有選擇, 而實際上, 我們一定有選擇的, 是我們”自認為”(Perception)我們沒有選擇, 而後者感覺是自願的, 帶有感恩的心情.
Day 5
I should . . . > Change to > Do I want to xxx or do I need to xxx? What are my options?
我應該 (洗衣服) > 改成 > 我想要 或 我需要 (洗衣服嗎?) 我有哪些選擇?
* 前者帶有罪惡感, 或者被逼迫, 但感覺沒選擇, 而後者則是詢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或想要做某件事情, 有沒有其他選擇呢?
Day 6
I shouldn’t have . . . > Change to > I learned (xxx) from this experience.
我不該 (結婚) > 改成 > 我從 (這個婚姻) 學到一個經驗
*前者帶有批判自己的意味, 懊惱自己做錯了什麼, 但是, 我們會從錯誤中學習成長啊, 而後者, 是用比較正面的態度面對錯誤, 這種態度也是一種愛自己的方式喔, 接受自己犯錯, 好好照顧自己的心理也很重要的.
Day 7
Always . . . (I always choose the wrong man OR You always forget my birthday) > Change to > Sometimes
總是 (我總是把食物燒焦 或是 你總是忘記我的生日) > 改成 > 有時候/偶爾 (我有時候會燒焦我煮的菜 或是 你偶爾會忘記我的生日)
*Awalys 跟 Should 的味道很像, 有一種批判和理所當然的態度, 而且很多時候, 並不是事實, 所以改用後者比較接近事實, 而且對彼此都比較溫和.
Day 8
Don’t (don’t worry, don’t forget) . . . > Change to > Trust it’s going to be ok.
不要 (不要擔心, 不要忘記) > 改成 > 相信一切會沒事的
*還記得第二天我說我們的淺意識是無法分辨 要 或 不要嗎? 所以當你說不要擔心或不要忘記, 或不要 xxx, 結果是你更擔心, 最後還是忘記, 對不對?? 而後者比較像是 盡人事聽天命, 我盡力而為了, 剩下的就隨緣了, 這樣的態度是比較健康的.
Day 9
Try . . . > Change to > I have the ability to / I am committed to (make this work).
嘗試 (我會試試看) > 改成 > 我有能力去 或 我保證去 (完成這件事)
*前者比較像是個不想做但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絕, 或者擔心會失敗所用的藉口, 你自己心裡清楚, 而後者是當你選擇做或不做, 所做的承諾, 而當你承諾要做的時候, 成功的機率也會比較大.
Day 10
The problem is . . . > Change to > There is always a solution.
問題是 . . . > 改成 > 一定有解決的方法.
*如果你的念頭專注在問題, 你就看不見解決方法 (愛因斯坦), 而實際上是, 不管問題困難是什麼, 一定有解決的方法, 不如動動腦筋, 將腦子裡可以想到的解決方法先寫下來.
Day 11
I miss . . . > Change to > I appreciate
我想念 (你 或 去年的法國旅行). . . > 改成 > 我感謝 (我跟你相處的機會或時間, 或是 我在法國旅行的時光)
*I miss and I can’t wait 的味道有點像, 都是從缺乏的角度, 能量比較低, 如果改成我感謝 xxx, 感覺比較溫馨, 能量比較高.
Day 12
I am (stupid / negative) . . . > Change to > I am (smart / positive)
我是 (愚蠢 / 負面). . . > 改成 > 我是 (聰明 / 正面)
*”我是” 是二個非常重要的字, 後面接什麼字, 非常重要, 因為這是你給自己貼的標籤, 所以要非常注意, 你平常都對你自己說什麼, 如果你一直說自己不好的地方, 能量低, 就容易越來越不好, 如果你一直說自己好的地方 (就算你一開始不太相信也沒關係, 說久了, 你的淺意識就會相信了), 能量高, 就會往好的地方發展. 這個非常重要, 所以拿張白紙, 寫下來, 我是值得的, 我是被愛的, 我是幸福的, 我是有自信的, 然後貼在你每天會看到的地方, 每次看到就默念幾次, 這等於你在自我催眠, 時間久了, 你的淺意識就會相信了!!!
Day 13
I am exhausted / tired . . . > Change to > Ask yourself what can you do to make you feel better (a deep breath? eat some food? take a nap? play some happy music?) Then tell yourself, I am recharged.
我已經筋疲力盡/我好累 . . . > 改成 > 思考一下當下你能做些什麼, 讓你可以恢復精力 (深呼吸? 吃點東西? 打個盹? 放些音樂?), 然後告訴自己, 我充好電了.
*還記得昨天的字嗎? 一直專注在負面情緒或感受, 只會讓你更放大那個感受, 比較好的方式是, 想你當下能做的一些調整, 讓你可以轉換一下心情.
Day 14
It’s all yours/their fault. . . . > Change to > I take responsibility on xxx.
都是你/他們的錯 . . . > 改成 > 我會負起xxx的責任
*當事情的結果不如人意時, 將責任推給別人是最簡單的事, 但同時, 你也把那個做選擇的能力給了別人. 當你覺得你沒有能力決定或選擇一件事的結果, 其實你也不會比較好過. 舉個例: 我的成績糟透了, 都是父母/同學/老師/小狗的錯 (不管原因是什麼), 也許當下你會覺得, 喔 不是我的錯, 但實際上, 你也沒有因為你自認為你不用負責, 就比較好過啊, 因為你還是有某種後果要承擔 (不能去度假, 不能申請更好的大學). 如果換成, 我的成績糟透了, 是因為我沒有花足夠的時間預習和複習, 不懂的問題沒有馬上問老師, 也許我需要補習, 也許我需要換個學習方式, 倒也不需要嚴重責怪自己, 只要負起改善的責任, 你知道你的成績會進步, 這種選擇權在自己的感覺, 應該更棒吧.
Day 15
It is what it is. . . . > Change to > I choose to make it work.
就是只能這樣了 . . . > 改成 > 我選擇這麼做
*前者有二手一攤, 很無奈的意味, 好像自己完全失去選擇或掌控, 這種感覺很消極負面, 而後者則是選擇權在自己手上.
Day 16
But . . . . > Change to > And
但是 . . . > 改成 > 和/及/而/帶/與/跟/且
*這個 “但是” 的字一出現, 就會把所有你在這個字之前所說的話, 完全打折, 抹煞, 也有種你前面說的那些都是假的感覺, 不是出自真心, 也有一種一刀把一件事切成二半, 而不是把它連結起來. 試想一下, “你真的是位好爸爸, 但是 (你如果也賺很多錢就更好了). . . . “; “我真的很想出國留學, 但是 (我的語言能力不夠好). . .” 你感受一下, 當你跟別人在交談, 對方本來說了一堆好事或好話, 一旦他說了”但是” , 你有什麼反應?? 如果換成 “而且”, 就比較中立自然, 例如, “你真的是位好爸爸, 而且 (你也很努力工作). . . . “; “我真的很想出國留學, 而且 (我正在增進語言能力). . .” .
Day 17
I need to (walk my dog) . . . . > Change to > I want to / I choose to / I desire to (walk my dog)
我需要 (帶狗去散步). . . > 改成 > 我想要 /我選擇 /我渴望
*這個就跟之前學的 I should, I shouldn’t, I have to意思一樣, 好像自己沒有選擇, 但是每件事情我們都是有選擇的, 包括你的想法.
Day 18
(Criticism) You didn’t do it right . . . . > Change to > You are doing a good job. (You are doing your best)
(責難) 你沒做對 / 你做錯了 . . . > 改成 > 你做得很好 (你盡力了)
*負面字眼會讓大腦釋放壓力賀爾蒙, 耗盡你的能量, 降低你的免疫系力. 責難別人, 雙方都感到不愉快. 先對自己寬容, 允許自己犯錯, 才會對別人有同理心和同情心, 才不會去苛責別人,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 他們在五分鐘前, 在今天早上, 或昨天晚上發生過什麼事, 碰到什麼困難, 才導致他們這個當下做出某些讓你生氣或被你責備的行為.
Day 19
YOU . . . . > Change to > I
你 . . . > 改成 > 我
*不論在親子之間, 夫妻或情侶之間, 朋友之間, 在職場, 我們最常用的就是 “你”, 但是很多時候, 我們是在我們自己的立場, 來描述對方的行為, 而不是真實表達我們的感受, 例如 “你為什麼不先做功課, 而在打電玩 . . . 我希望你現在先做功課; 你是故意說這些來氣我的嗎 . . . 你說的那些話讓我感到受傷 (也許對方不是故意的, 也許對方不知道他說的那些話, 聽在你耳裡是傷害). 而且當你用 “你或你們”, 好像有分邊或分裂的意味, 改用 “我或我們” 才比較有我們是同一邊的感覺.
Day 20
I hope . . . . > Change to > I know
我希望 . . . > 改成 > 我知道
*這個跟Day 9 Try 的意思有點像, 有點像似允許自己沒有達成目標的說法, 把成功的決定權交給了上帝. 我希望我會成功 vs 我知道我會成功, 這二種說法的感覺很不一樣吧.
Day 21
Reduce using Don’t, Not, No . . . . > Change to > What do I want or desire
減少使用 “不要, 不行, 不能” 等的眼. . . > 改成 > 問自己想要什麼
*回顧一下Day 2, 6, 8的字. 沒有說不可以用喔, 因為在某些適當的情況下, 你是應該使用 “不” 這個詞, 例如有人踩了你的底線, 你需要保護自己的情況下, 所以只是需要用對時機.
Day 22
No . . . . > Change to > That doesn’t work for me.
不 . . . > 改成 > 那對我不管用
*有時候為了保護自己的底線, 是需要說不, 來拒絕不合理的請求.
Day 23
I hate (this job). . . . > Change to > I prefer (a different job)
我痛恨 . . . > 改成 > 我傾向/我更喜歡
*這又是另外一個把選擇的權利交出去的例子.
Day 24
explaining & justifying (excuses) . . . . > Change to > What you prefer or appreciate
找藉口來解釋, 讓結果合理化 . . . > 改成 > 問問自己你要什麼
*我們很常找理由或藉口來讓某些行為看起來合理, 但是你自己的心裡清楚, 不然就不用找理由來讓自己感到舒服. 與其這樣, 不如認真問自己到底要什麼.
Day 25
If you would (do your homework), then I would be happy . . . . > Change to > I really appreciate it (when you can do your homework without me asking).
如果你可以 (去做功課), 那我會很開心. . . > 改成 > 我很感謝 (當你主動去做功課).
*這是大多數會犯的錯, 而且不自覺, 因為你忘記, 你的快樂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上, 而不是讓別人來控制你的快樂. 不論別人是否照你的意思做, 你應該都可以選擇快樂. 因為你只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 但無法控制別人要怎麼做.
Day 26
What’s wrong with xxx . . . . > Change to > What I would prefer xxx
你到底是怎麼回事. . . > 改成 > 可否請你 xxx
*與其開罵, 不如選擇明講你希望對方如何做調整來得有意義. 影片裡是以她兒子在車裡放屁做例子, 與其媽媽當場開罵兒子放屁很臭, 不如明講, 請兒子下次要放屁之前, 先把車窗搖下, 然後先說 不好意思我要放屁, 這樣可以降低大家的不悅.
Day 27
Excuses . . . . > Change to > I really want to have or do or be. . .
找藉口 . . . > 改成 > 我真心希望能夠擁有/去做/成為 . . .
*藉口是用來逃避責任和後果, 但無法帶你往更好的地方去, 不如問問自己真心要什麼.
Day 28
exaggerate, making issues bigger or harder than what it real is . . . . > Change to > This is what I make it. . . I choose . . .
誇大其詞, 把問題想的比實際要更困難 . . . > 改成 > 這是我可以做的. 我選擇. . .
*有時候我們遇到人事物上的問題, 會隨口說出類似: 你 “總是” 跟我唱反調; 我 “永遠” 達不到你的標準; 你 “老是” 丟三忘四; 我 “一定” 考不上. . . .但是, 這是真的嗎? 還是有點誇大其詞呢? 也許你 “常常” 唱反調? 也許你可以做到但選擇不要? 也許你改變一下讀書策略就可以考上? 當你將問題放大來看, 只會讓自己更沒信心, 如果把問題分解拆開, 也許有幫助? 或者改變一下你看到問題的方式和角度.
Day 29
It’s not fair . . . . > Change to > I get what I am focused on so I am going to focus on . . .
這並不公平. . . > 改成 > 我將得到我所專注的東西, 所以我要把專注放在 . . .
*人生公平嗎?? 你可能認為人生不公平, 因為你可能看到表面上那些家世背景, 學歷, 工作, 收入比你強的人, 覺得他們天生就是人生勝利組. 你可能認為人生很公平, 因為你看到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有錢人和窮人都有各自的煩惱. 而我覺得人生最公平的是時間, 每個人每天都有1440分鐘可用, 但你選擇怎麼用, 才是最後結果不同的原因. 所以每個人都有選擇, 選擇怎麼過每一天, 怎麼看待每件事, 選擇將重心放在哪裡, 而時間拉長後, 最後的結果將會非常不同.
Day 30
Never give up
絕不放棄
*我們說的話是很有力量的, 不論是說給自己聽或是說給別人聽, 所以要覺察自己每次開口說的話, 是傳達哪一種頻率和能量, 是讓你更好還是更差, 是讓你開心還是難過?